首页 > 酒店新闻 > 行业动态

凯发k8官网|石林:生态美县做活绿文章(组图)

发布时间:2025-10-16 23:48:47    次浏览

桃源水乡景色宜人。 桃源水乡景色宜人。 保洁员清理河道垃圾,确保河道环境优美。 保洁员清理河道垃圾,确保河道环境优美。石林已拉开创建“国家生态县”的序幕,早在“十一五”时期,就把“生态美县”确定为发展目标之一。多年来,石林县以生态建设倒逼社会经济发展新模式,在建设美丽石林、幸福彝乡的过程中,着力营造“山清水秀生态美”的宜人宜居环境。2006年,“生态美县”被正式纳入石林县“十一五”发展规划,每年由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资金,专项用于生态建设工作。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,石林县在昆明市率先荣获“国家卫生县城”、“国家园林县城”、“省级先进平安县”等殊荣,并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县城考评。为进一步推进“生态美县”建设,在2013年的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体(扩大)会议上,种树与转型、扩城、育人、富民、修路并列被确定为六项重点工作。从2013年到2015年,石林县实施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,每年投入2000万元扶持奖励生态建设暨植树造林,确保3年内造林3万亩。年投2000万扶持奖励种树为鼓励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带头植绿补绿,石林县特别允许进行林业生态建设或林产业发展50亩以上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,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,每年享受15天的假期进行造林和管护。2013年初,石林县委确定了以种树为抓手,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则。为树立“植树就是植富,造林就是造富”的理念,石林县出台了五项扶持政策。严格实行市级退耕还林补助标准,法定在册承包耕地每亩每年给予基本口粮折现补助500元,种植核桃连续补助8年,种植其他经济林果及生态林树种连续补助5年;无证事实耕地每亩每年给予基本口粮折现补助300元,连续补助5年。每亩当年一次性补助种苗费200元。每个村委会(社区)若完成100亩义务植树,管养满一年并经检查合格的每亩补助400元,管养满二至三年并检查达标的每亩每年补助200元,没有连片的不给予补助。自主参与荒山荒坡绿化造林的单位或个人,造林面积达50亩以上的,经年度检查验收和三年总体验收合格后,每亩一次性补助800元。鼓励采取承包造林、合作、合资造林等方式,动员企业、合作组织及个人等参与退耕还林暨核桃、枇杷等产业建设,符合扶持条件的纳入项目并按政策标准给予补助,没有纳入项目且面积在50亩以上的,管养满一年并检查验收合格一次性每亩补助800元。鼓励企业在主要交通沿线、河流两岸、水库周边以苗木基地建设的方式进行绿化,符合项目扶持条件的纳入项目并按政策标准给予补助;没有纳入项目且面积在100至300亩的,管养满一年并检查验收合格一次性每亩奖励100元,300亩至500亩的一次性每亩奖励200元,500亩以上的一次性每亩奖励300元。 这些扶持政策,极大地激发了全县群众植绿种绿的热情。如今,到西街口镇威黑、宜奈片区昔日的疏林地和荒山上,去年夏天种下的冬瓜树、墨西哥柏、桤木等树苗越长越壮,为石林带来满目新绿。而这只是全县生态建设义务植树的一个缩影。去年夏天,石林县生态建设三年行动义务植树共完成13084亩,成活率在92%以上,全县“种树”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。“全县的义务植树任务基本都在7月底前完成了乔木栽植,树苗栽下后雨水充沛,日照也充足,每个片区的树苗长势都很好,成活率也很高,如果后期管养得当,三年便可成林。”石林县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,2013年全县的义务植树在树种选择上下了很大工夫,按照常绿、落叶和灌木合理搭配的原则,结合当地气候、地质特点等因素,选择了耐旱、耐寒、耐贫瘠、速生、喜钙且在石漠化地区能迅速生长的常绿树种清香木、墨西哥柏、圣诞树,落叶树种川滇桤木、山合欢,灌木树种车桑子、火棘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。同时,所种树苗都是生长健壮的一级苗木,抵抗力强,苗木质量高,为全年义务植树取得阶段性成效奠定了良好基础。绿色廊道助推环境绿化石林县境内昆石路、石安路和石林中路沿线,是全面实施“生态美县”战略首批启动的林业生态重点治理区。早在2006年,以昆石高速公路石林段“点”、“线”绿化为重点的绿色长廊工程就已全面启动。整个工程共种植杜鹃、女贞、栾树、石楠、含笑、枇杷、香樟等42个乡土树种共37.8万余株,绿化面积达54.5万平方米,总投资1093.06万元。目前,全长9.91千米的昆石高速公路石林段景观林建设已初具规模,乔木、灌木和混播草坪成活率在95%以上,一条连接昆明和石林的绿色景观大道正在形成。2013年9月,昆石高速公路绿色廊道建设工作全面启动,计划用三年多时间,把昆石高速公路打造成一条长达73公里的生态绿色景观廊道。按照计划,整个建设工作以产业结构调整和苗木基地建设为主线,结合退耕还林、面山生态修复等实施。建设内容包括68728亩的绿化任务,具体为公路两侧20米范围实施绿化美化3092亩,公路两侧20米以外再延伸不少于30米,发展苗木基地;面山实施绿化65636亩。同时,配套建设泵站、水池、水窖、管网等水利设施,保障绿化美化供水。建设工作按照统一规划、属地实施的原则开展,要求2015年10月底全面完成绿化美化任务,2016年底全面完成巩固提升,形成美观整齐、层次多样、结构合理、独具特色、功能完备的绿色廊道。更早以前,位于昆石高速、西石公路和石林大道三条主要交通干道交汇处,园林绿化面积达15万余平方米,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的“阿诗玛生态文化园”,已经成为对外展示石林景区旅游品牌形象的窗口和迎宾广场。现在,进出石林的昆石高速公路石林段、石林中路和九石阿旅游专线石林段,已成为石林的绿色长廊和旅游景观大道。住宅小区赛公园生态建设永远放在第一位。在打造国际最佳旅游胜地,建设美丽石林、幸福彝乡的过程中,石林县转方式、调结构、动真格,大力实施生态建设,闯出了一条科学发展、绿色升级的新路子。如今,沿着全长4.8公里的巴江河一路行走,只见高楼林立,绿树成荫,碧波荡漾,鸟语花香,现代城市的繁华与碧野园林的恬静相得益彰。2009年,石林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,从“面”到“点”,即从区域到城市,全面打造宜居城市,全面启动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建设和县域环境生态系统建设3年达标工程,实施了巴江综合治理和石林大道景观带建设,完成昆石高速公路石林段和台创园等多个区域的植树造林,完成阿诗玛生态园、昌乐生态园、园博园建设,荒山绿化和石漠化治理初见成效,巴江截污廊道、县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截污治污效果明显,农村“一池三改”使清洁能源进入千家万户。按照计划,今年石林将围绕“两个绿色明珠、三个绿色长廊、三个绿色走廊”生态系统建设,推进“五采区”生态修复和苗木基地建设,完成昆石高速绿色廊道建设1万亩、石漠化综合治理1.3万亩、退耕还林1万亩、低效林改造5000亩、义务植树135万株、道路绿化71千米。绿色经济引领石林发展新格局生态建设、绿色发展显现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中国种子集团公司云南加工中心、万城阿诗玛旅游小镇、石林喀斯特地质科研博物馆、新能源与节能产业示范基地等绿色项目纷纷落户石林,形成绿色产业新格局。如今,“决不能图一时的发展和效益牺牲绿水青山”、“决不能用生态换取GDP”等理念,在石林上下已成共识。石林县以台湾农民创业园为重点,精心打造生态农业龙头品牌。园区以无公害蔬菜水果、珍稀食用菌、园林花卉、生态畜产品生产及示范为主,同时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与农产品精深加工,园内还建有农业科技研发试验中心与创业孵化中心。目前,“台创园”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就绪,入园企业已达38家。在培育重点品牌的同时,石林县按照“样板带动,分片推进”的思路,着力扶持特色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建设,大力实施“无公害食品计划”,农业生态转型带动辐射作用更加明显。石林县是云南省太阳能辐射资源最好的地区之一,也具备较好的风能产业化开发的资源条件,建设国家级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是县委、县政府确定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。石林县生态工业集中区是发展新型能源产业的主要平台,华能石林光伏发电有限公司、云电石林光伏发电有限公司、石林龙源风能发电项目相继并网发电,已逐步形成昆明太阳能、风能先进技术示范基地,清洁能源生产使用领域更为广阔。在大力发展新型能源产业的同时,石林县不断优化工业能源结构,生态工业集中区出台了禁止园区使用高污染燃料的规定,建成了全省首个“燃煤零消费工业园区”。石林将进一步做深做强生态经济这篇文章,让生态资源产生最大效益,让生态优势助推石林经济再上新台阶。石林县委、县政府的魄力,显示了建设更高水平生态石林的决心。相信不久的将来,绿色石林将彰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。